這陣子對”學習”這件事的感觸很深,回顧我過去至今的學習階段,想趁著在興頭上整理如下。

1. 小學六年級前

尚未進入幼稚園前,母親教會我注音符號,我有耐性地逐字從書中拼湊我的童話王國,從此愛上文字

上小學後,我獲得人生第一本字典,從母親那學到字典的使用方式,此後遇到不懂的生字,我都相當熱心地翻查字典。我的閱讀、或說學習範疇,從童話故事,進展到國語周刊、小牛頓、偉人傳記、科學家傳記(我喜歡居禮夫人和愛迪生)。那時候總有大把課後的時間,我向班級圖書館、學校圖書館、或是向同學借來科普書籍,筆記下在書中讀到的科學知識,我熱切記下九大行星、宇宙的起源、天文現象、化學實驗,還趁著爸媽不在時,根據書中的步驟,進行了一場實驗呢,不過那本筆記已經丟棄。

國小五六年級代表班上參加科展,作文課長大後的願望是成為科學家或是天文學家。那是我這輩子有關學習的最初階段,除了六年的義務教育學校安排的國語數學社會自然,在沒有任何人強迫之下,我總是自發性閱讀各種自己感興趣的知識,我以為自己終將穿上實驗袍、拿著試管一副很厲害的模樣。

但一切怎麼會就豬羊變色了、而我成為文組人了呢?

 

2. 國中 ~ 大學

我就讀的國中被附近居民稱之是流氓學校,在此我歷經人生第一次對學習的大反彈,我討厭老師愛叫學生抄課文、考卷答錯就罰寫三次;我討厭有的老師上課不知所云、為每個學生訂出標準成績,達不到就打手心;我更討厭國英數所謂”主科”的老師跑去跟美術、體育老師借課;我還討厭老師用成績歸納學生,把我們分成AB組,A組才”有幸”得到最好的資源。

因為不是明星國中,我隨便都能考進前三名,即使在A組,我也是前5%。由於討厭老師、討厭學校體制,我用一個國中生所能做到的、最不引發災難的方式默默反抗,就是上課不聽講,不聽課的結果要靠大量自修,小時候養成的閱讀習慣,讓我順利駕馭國英兩科,我代表學校參加作文比賽、英文幾乎每次滿分。數學、理化雖然無法單靠閱讀,但國中程度的數理仍在我掌握範圍,不過我內心也開始討厭起無法順利自修的學科。

時間把我推向高中,高中時代的數學物理化學愈發艱澀,當同學都一窩蜂上補習班,我仍默默抵制補習教育,一來家裡沒有閒錢、二來我覺得學校才是最該負起學生學習責任的場所啊!

當時高一的數學老師做了個籤筒,每堂課無預警抽問同學,被抽過的學生可以暫時解脫、等待下一場輪迴,這個老師抽問的問題包括要你預習的範圍,我預習了半天根本讀不懂三角函數,每堂課心驚膽戰害怕被抽問、怕被叫上台解題(你都還沒教我怎麼會解呢),更害怕答不出來會被他罵笨蛋。我的物理化學老師上課完全不知所云,或者他們認為同學會去補習,所以就用畫重點、發講義、小考帶過。高二時我頭也不回選了文組,因為這是唯一能靠著自己閱讀自修而能多少拿分的學科。

聯考前的高三,我猶記得學校時不時舉辦的模擬考,英文有兩篇作文、數篇長篇閱讀測驗、克漏字等等等,要在80分鐘內寫完;國文也不是省油的燈,一樣祭出兩篇作文、閱讀測驗、相連到天邊的選擇題。我再也感受不到學習的樂趣,埋首在考卷堆裡,一次又一次練習如何快速做答。我無法享受用英文念完一篇文章的樂趣、沒有時間理會蘇軾寫定風坡的心境、庭院深深深幾許是我一見就怕的數學機率組合考題。而這時候,老師會告訴你,考上大學就能玩四年了。

秉持著這股信念,我熬過黑暗聯考期,翩然來到那所酷似森林遊樂區的大學。考上志願表上排名第三的科系,有重新擁抱學習的樂趣嗎?很遺憾沒有。

我仍舊與學校體制格格不入,大一退選一門系上課,我沒翹課、準時交作業、考試分數也不差,但教授在他的另一門必修課給了我極低分。我學著逼自己乖乖就範,扮起好學生打出乖乖牌、當班代來力挽狂瀾。另外因為住校,還得應付24小時不打烊的人際關係。

值得慶幸地有交換學生為目標,我邊忙社團邊在圖書館裡拚出唯一一次書卷獎。其他非系上的課程,例如通識課,就透過bbs、學長姐一代傳一代,打聽最輕鬆、最好混、最少點名的課。大學畢業後,父親問我是否考研究所,我相當堅定要立刻出社會,滿心歡喜終於從學校體制解脫了。

 

3. 研究所

入職場後,才發現社會還是用學歷檢視你,五年前我不甘做助理,決心念一個碩士學位,考上碩班時同時也獲得升遷。

我的碩班是一所號稱南霸天的學校,重返校園令我份外珍惜,但南霸天把在職專班當潘仔,我們付出最多錢(一學分九千塊),每學期系上卻只開出三門課、重複性還很高,我們被迫從寥寥無幾的清單中選課,只能選擇我壓根沒興趣的課,跟系上反應只會獲得快點修課快點畢業、否則碩班要關閉的威脅。

學習的樂趣呢?可能是來自於暫時逃離職場、躲避業績數字、以及搭高鐵南下迎來的南方陽光和府城美食。痛苦地掰完論文,我發自內心誠懇地覺得我這輩子不會再念書了,老子只要看閒書就好。

 

4. MOOC

兩年前我隨意翻閱今周刊,看到一篇關於MOOC翻轉學習浪潮的文章,吸引我的副標是”在家念哈佛,上網就能拿頂尖大學學分”,我讀完後隨手掃描存檔。享受了兩年閒書生活,今年初我猛地想起這篇介紹MOOC的文章,抱著好玩的心態註冊Coursera,結果二十幾年前,那個坐在地板上有耐性地、一字字用注音拼故事的;那個趁大人不在家、進行小牛頓讀來的實驗的;那個看書從不嫌煩查閱字典的小女孩又回到我身邊。

小女孩再也不用怕學校銅牆鐵壁的畸形體制把她拴住,她曾不再敢退選她後悔修到的無聊課,怕被教授與成績單記上一筆;小女孩不用分神應付詭譎多變的人際關係與分組報告;小女孩也不用煩惱受制於工作、出差、旅遊等計畫,會讓她敢不上課程進度;小女孩也不再惋惜她沒本事沒錢沒機會一窺國內外知名學府的厲害課程,事實上她現在正在修台大與耶魯大學的課呢!小女孩知道莊子的”乘天地之正,御六氣之辯”是用來修身養性、不是背來爭取高分;小女孩歡喜地選了國外大學的課程,即使只有英文字幕,但如同二十幾年前地板上拼注音的小身影,她不厭其煩查詢Yahoo字典、求助估狗大神,修讀她嚮往的課程,而且一修就是五門。

我以前覺得學海無涯回頭是岸,而MOOC讓我重新享受學習,不為文憑、不為分數、不為名校,終於應證大人以前常說的,讀書是為了你自己。因為MOOC,我很快樂。

 

下篇來介紹MOOC。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llespoir 的頭像
    ellespoir

    Ellespoir

    ellespoi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